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,践行“两个结合”核心要义,mansion88明升“医路传承”暑期大思政实践团深入“药都”樟树,开展为期7天的中医药文化传承专项实践。实践团成员通过“学、讲、研、践”,系统探寻赣鄱中医药文化的历史根脉与时代价值,筑牢医药文化自信之基。
以学铸魂,深扎文化根脉
在樟树中国药都中药城广场,药香氤氲中,实践学子俯身辨识车前草、夏枯草等道地药材,亲手触摸感知其形质,深究其“四气五味”、“升降浮沉”的药性奥秘。这是实践团系统学习中医药知识,探索中医药文化的起点。步入底蕴深厚的中医药博物馆,古朴的铜药碾、泛黄的《雷公炮炙论》典籍、以及悬壶济世的名医典故,无声诉说着岐黄之术穿越千载的智慧积淀与深厚的文化根脉。在江西国都中药饮片公司的参访更打开产业视野,成为实践学子实践的课堂,董事长张雄亲自导览现代化车间,从遵古法炮制到精密控温的浸润、切制、干燥环节,传统炮制精髓与现代科技在此完美交融,生动诠释着中医药“守正创新”的蓬勃生机。
实践学子们以躬身实践深扎中医药文化根脉,这一程深刻昭示:中医药文化的根脉在守正中生生不息,在创新中枝繁叶茂,新时代青年躬身传承的足迹,正是文化自信最铿锵的注脚。
以讲弘道,熔铸精神谱系
深学是基础,讲好是关键。实践团化身“中医药文化传播者”,深入“药都”樟树福城社区,依托专业优势,为居民普及中医养生知识,将学习成果转化为服务群众、传播文化的实际行动。团队指导老师苏广俊聚焦老年慢性病“中医康复之道”,深入浅出地讲解“冬病夏治”时机、经络穴位妙用及“药食同源”食材选择,将中医药“治未病”与“整体观”中医智慧融入实用健康指导,传递“生命至上”的价值理念。李思蓉同学则以“药食同源”为核心,生动阐释中医体质辨识与四季膳食调养,剖析慢性病预防原则及日常保健误区,并结合八段锦、太极拳等导引养生思想,给出科学运动建议。
宣讲不仅是知识的传递,也是在实践中提升自我综合素养,更是中医药所蕴含的仁心仁术、和谐共生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的弘扬。
以研强基,夯实学术根基
探寻中医药文化根脉,离不开深研其历史轨迹与时代价值。实践团队怀揣初心,在樟树展开了一场文化溯源与价值探究之旅。在毛泽东故居与革命史馆,实践学子们沉浸式感悟缺医少药年代中医药如暗夜明灯,以简便验廉之效筑起革命生命基石,体悟红色基因与岐黄仁术的精神交融;转赴三皇宫历史文化街区,瞻仰医药圣像,从伏羲、神农到历代医家,淬炼精进匠心与仁爱医德。进入百草园。指导老师结合植物形态、生长习性与药用价值,生动讲解药用植物的性味归经、入药部位,还结合常见病症,分享药材配伍治病的奥秘:“百日红性凉味微苦,有活血通络、消肿止痛之效,常用于缓解月经不调、跌打损伤......”。这场实践让大家在自然课堂中感受了中医药的魅力,同时让实践学子们以青年之肩扛起了“承古纳新”的时代使命。
以践力行,服务民生福祉
学、讲、研的最终落脚点在于“践”。实践学子们运用所学的专业技能,为福城社区老人提供免费的推拿和艾灸服务,并为社区居民提供免费血压测量服务。在志愿服务过程中,针对社区居民提出的中医药降血压的问题,实践团师生教居民按压百会、太冲、合谷、内关等穴位降低血压,并根据检测结果给予个性化健康建议,切实将健康关怀落到实处。活动的高潮环节是,周梦怡同学通过标准化操作演示,系统讲解心肺复苏(CPR)的全流程要点,尽显医学训练的扎实功底。
该校党委副书记、校长徐忠麟带队深入“医路传承”暑期大思政实践活动一线时寄语学子:“此行是深化习近平文化思想领悟、坚定文化自信的生动课堂。”他提出四点厚望:一是要深研文化根脉,系统梳理中医药历史轨迹;二是要强化文化交流,深入思考中医药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时代价值;三是要推动守正创新,在实践中提升综合素养与就业竞争力;四是要立足专业特色,推动中医药文化传承,将青春热血融入健康中国伟业。
未来,学子们将持续深挖药都樟树中医药文化中的道地智慧、仁心理念及守正创新精神,推动传统技艺与现代康复护理技术、健康管理服务、数字健康传播深度融合,为彰显文化自信、传播中医生命智慧注入青春动能!